中醫教春天食療要「省酸增甘」 食香蕉好有益?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16/04/13 15:35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3:08

分享:

分享:

中醫學說指五臟與四季對應,春天屬木,應於肝,尤其當下晚春氣候由寒轉暖,更是肝旺,正常大部分人都容易有肝鬱熱表現,出現喉嚨痛、便秘、熱氣、煩躁等徵狀。

國際藥膳食療學會會長、註冊中醫師侯平表示,晚春的飲食調養,關鍵在養肝,一定要:省酸增甘。

即是要減少吃酸,又要適當增吃甘涼食物,以助平衡肝熱,避免因肝鬱不適更影響情緒睡眠。

省酸:可避免加劇肝熱

基於五味入五臟,酸入肝,中醫典籍早有「春七十二日,省酸增甘,以養脾氣」之說,意指春天應減吃酸味補肝的食物如蕃茄、士多啤梨、檸檬,或是咕嚕骨、糖醋方法烹調的菜式,否則愈食酸肝鬱熱氣也會愈加劇。

當然,身體沒大礙者,間中吃點酸,影響也不大,但若肝氣過旺,則易剋脾胃,令脾胃運化功能偏弱有肚痛肚瀉表現。

增甘:5類甘涼食物選擇

至於增甘,侯醫師指即是要增加五味(酸甘鹹苦辛)中的「甘」。

其中香蕉、菠菜、芹菜、馬蹄、雪梨等味甘的食物,都對平衡肝鬱熱很適合食用,適量進食可有助腸胃運作正常,藉由『養育脾胃之氣』給身體打好底子,便可增加抵禦外邪的防病能力。

但要切記的是,寒涼食物進食量不能過多,否則影響身體陽氣,也可能造成消化不良,令營養吸收受阻。因此作為食療養生,以下性甘偏寒涼的食物,就算再對應當下氣候食用,你我也要吃得精明,一要記得「適量」食用,二要提醒自己最多每日吃其中一種食材已很足夠。

 

● 香蕉

食療作用:味甘,性寒,入脾、胃、大腸經。食用有生津止渴、潤肺滑腸作用,有助紓緩煩渴、便秘、痔患出血等徵狀。通常吃一只普通香蕉可換算為2份生果,小型如牛奶蕉則一只為1份生果,每人每日最多以吃香蕉為2份生果為宜。

 

● 菠菜

食療作用:味甘,性涼,入腸、胃經。食用有清熱生津、潤燥通便作用,但因屬性偏涼,進食量不宜過多,建議每人每日最多150克,否則進食過多「涼過頭」,腸胃亦易不適。

 

● 芹菜

食療作用:味甘、苦,性涼,入肺、胃及肝經。食用有平肝、行濕、清鬱熱作用。同樣因屬性偏涼,進食量如榨汁飲用,每人每日建議可用30-60克,如炒菜食用則每人亦以60克為宜。

 

● 馬蹄

食療作用:味甘,性寒,入肺、胃經。食用有開胃消食、清熱生津、化痰消積作用。食用量亦不宜過多,每人每日建議可進食8-10粒份量(約60-120克),一般可生食或煲湯、煲糖水食用。

 

● 雪梨

食療作用:味甘、微酸,性涼,入肺、胃經。食用有清肺化痰、生津止渴、除煩止咳作用,一般都是日吃一個為建議用量。但真想吃雪梨潤肺,建議不論寒熱底,最好都燉梨來吃。

方法是:先去除梨芯、批皮,再連果皮果肉加點冰糖,隔水燉煮約20-30分鐘。梨經燉煮後,就是寒底人亦適合食用,且尤其可針對晚春多熱性感冒的熱咳症狀,燉梨的潤肺化痰作用更強,加上雪梨可生津,令人體水份增加,性質本身也有助止咳。

另外,晚春肝氣上升,肝鬱熱多在頭頸處表現熱性特質,例如易有喉嚨痛、多眼屎、頭脹頭暈等。假使一早起來頭頸部位突感覺有上述表現,侯醫師建議可即時沖杯菊花+砂糖水飲用,簡簡單單的幫自己清下熱,紓緩不適。

 

喉嚨痛急救焗飲:菊花+砂糖

菊花性涼,味甘苦,食療作用可疏肝、明目、平肝息風,但因味苦,焗飲時宜加入少量白砂糖作中和,以減少影響脾胃功能的可能。

香港經濟日報資料室

菊花焗飲(一人份量)

份量:10克菊花、少量白砂糖

製法:大滾水先沖洗菊花一次,再加入砂糖沖水焗數分鐘即成,可反覆沖飲至無味為止,而再沖飲時因涼性已減低,不用加砂糖亦可。

撰文 : 梁慧珍 TOPick記者